作者:张河勋
伴随美国最新关税政策的落地,苹果公司将成为遭受最严重冲击的科技巨头之一。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宣布新关税的当天自诩为“解放日”的那一天,苹果股价下跌超8%,是自2020年9月以来表现最糟糕的一天,市值一夜蒸发超过3000亿美元。该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重挫,市值更是蒸发了533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8万亿元)。
根据瑞银的分析师估算,约三分之一的iPhone(超过7000万部)在中国组装后销往美国。在美国新关税落地之后,这些产品将面临至少60%的税率,且是基于生产成本而非零售价计算。这将使每部iPhone 550美元的生产成本可能增加330美元。
罗森布拉特证券(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师更是测算,若苹果最终向消费者转移成本,iPhone手机的售价可能会上涨43%至1142美元。而最昂贵的iPhone 16 Pro Max(6.9英寸屏幕+1TB存储空间)目前的售价为1599美元,转嫁成本后价格将接近2300美元。
当然,苹果还可以向供应链寻求谈判,以获得更低硬件购入成本,但面对60%的税率,将使得供应链企业无利可图。这一路径几乎就是“死胡同”,根本不会谈妥。而面对iPhone价格上涨,消费者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是否买单,特别是为关税政策。
毫无疑问,苹果公司目前可能的选择,就是像在特朗普第一总统任期中,寻求再一次关税豁免。不过,鉴于此次针对全球性的“关税对等”政策,苹果公司需要在其此前承诺在美国本土投资5000亿美元上继续加码,否则获得的关税豁免的可能性将更小。
苹果供应链布局与关税冲击
4月2日,美国对进口商品实施“基准关税+对等关税”叠加模式。即自4月5日起,对所有贸易伙伴统一征收10%的最低关税(包括中国)。同时,根据贸易顺差比例动态加征,比如中国因对美顺差达68%,需额外征收34%关税,总税率达54%(叠加既有20%-25%的301条款关税后,部分商品税率可达64%)。
此外,美国政府还对特定商品加税,汽车及零部件统一征收25%关税,半导体、能源产品等关键行业也有保护性税率。新关税政策不仅针对终端产品,还涵盖零部件进口。比如,从中国、印度、越南进口的硬件组件分别面临54%、26%、46%的关税。此外,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进一步增加跨境电商成本。这意味着新关税政策实现了供应链全链条覆盖,任何供应链环节均需直面关税带来的成本挑战。
从全球生产分布来看,中国仍是核心生产基地,约80%的iPhone和iPad在中国组装,仅富士康工厂贡献全球70%的iPhone产能。而印度也承接了约15%-20%的iPhone产能,以中低端机型为主,目标2025年提升至25%。作为苹果产品供应链风险分散地之一,越南主要负责20%的iPad和90%的AirPods组装,但尚未大规模生产iPhone。
作为一家严重依赖美国本土之外硬件的科技企业,苹果显然要接受附加综合54%税率的iPhone单机成本,即使选择印度和越南这样税率低于中国(26%、46%)的国家,其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叠加关税后成本仍显著上升。在美国本土生产中,苹果得州工厂仅生产少量Mac Pro,且依赖进口零部件(韩国、日本税率24%-25%),无法缓解压力。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在推动“中国+1”策略(印度、越南),但特朗普这种“普惠性”的关税政策覆盖,让这一策略几乎失效。比如,越南组装的iPad仍需缴纳46%关税,且当地产业链成熟度不足,难以快速替代中国。因此,苹果产品在美国本土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涨几乎成为客观的事实。
苹果的“两难选择”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对于可能的关税豁免,罗森布拉特证券分析师克罗克特(Barton Crockett)表示,关税的发展完全违背了他们的预期,美国的标志性企业苹果公司并未像上次一样被温柔以待。
在承认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震荡这一客观事实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然呼吁美国人民“保持耐心”,“过去我们一直是愚蠢的冤大头,但现在不是了。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振兴就业和商业。”他甚至声称,“这是一场经济革命,我们一定会赢。尽管不容易还是要挺住,最终结果将会是历史性的。”
从其表述来看,特朗普在新的关税政策远比其第一任总统任期的立场更加坚定。这无疑将是苹果寻求获得关税豁免的难度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苹果CEO库克正积极游说美国政府,但争取将iPhone纳入豁免清单(如半导体、药品等类别),但成功率存疑。
未来,在美国本土销售上,苹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成本转嫁与价格调整;二是供应链管理优化。
根据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测算,新关税将使苹果公司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的成本。若全转嫁关税,iPhone 16 Pro Max售价或从1599美元涨至2300美元(+43%),低端机型(如iPhone 16e)从599美元涨至856美元。
当然,苹果还可以要求供应链与代工厂商共同承担一部分关税成本,比如要求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降价5%-10%。与此同时,基于iPhone产品45%的利润率,苹果将自行承担部分成本。但这意味着苹果在美国市场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利润摊薄。
另外,基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苹果公司亦可以通过自动化生产规避美国本土高昂的人力成本,实现一部分产能本土化生产,但苹果的供应链的复杂性,决定其硬件很难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直接转移至美国。
这一过程不仅短时间难以实现,而且需要美国政府在政策上开“新的口子”,就像芯片法案那样给予一些硬件供应链企业部分政策优惠,否则这一目标将难以实现。而苹果也将深陷“关税危机”。
美国关税的长期挑战与行业启示
其实,苹果公司不是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孤例。在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后,美股科技股普遍遭遇重挫。除了苹果公司,特斯拉跌超8%,亚马逊跌超6%,英伟达跌超5.77%,微软跌2.92%,谷歌跌4.36%等。此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单日跌幅达到5%,创202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国科技七巨头(苹果、亚马逊、Meta、英伟达、特斯拉、微软和谷歌)的市值在短时间内合计蒸发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苹果公司市值单日蒸发超1000亿美元,成为跌幅最大的个股之一。
除了科技股外,芯片股也受到重创,比如英伟达、AMD等芯片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AJ贝尔公司分析师估计,受“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股市价值已蒸发约4.9万亿美元。
而苹果之所以“最受伤”,是因为美国新的关税政策通过复合税率(“基准关税+对等关税”)精准打击苹果供应链核心环节,导致其成本飙升与“中国+1”战略布局失效。
短期内,苹果需在涨价与利润压缩间艰难抉择;长期看,供应链多元化与政策游说能力将成为生存关键。尽管苹果在新关税政策下还不至于陷入“生死攸关”的生存境地,但结合最近因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推迟上线引起的负面市场反馈,以及面临中国手机厂商的竞争,其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苹果公司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投资计划,承诺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投资承诺。这些投资将集中在人工智能、硅工程、芯片研发、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教育和技能提升等领域,旨在支持美国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当地创造约20,000个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目前来看,苹果公司的5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也没有换回特朗普的关税豁免。
从美国科技股的大幅下跌这一普遍现象来看,美国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对供应链成本大增、通胀加剧以及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也在上升。
不过,尽管特朗普推出了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疯狂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对全球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但我们绝不能天真地认为此举是纯粹的“愚蠢”,而是考量其背后一定有全面而又深层次的战略权衡,或最多认为是一种面对国债危机的压力所作的一场“豪赌”。
无论结果如何,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为全球科技企业敲响警钟:地缘政治正成为比技术创新更不可控的风险变量。未来,中国企业出海,一定要全面权衡地缘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