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拿到威尼斯影后,华语影坛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拿到威尼斯影后,华语影坛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七年前,辛芷蕾发微博自我介绍“国际巨星”,后面加了一个捂脸哭的表情。现在,很多网友都叫辛芷蕾“国际巨星”,不用加任何表情。

“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这是一个“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的励志故事。

01 不掩饰

写辛芷蕾似乎离不开“想红”、“野心”之类的标签,因为她本人并不掩饰、避讳这些真实的欲望。

辛芷蕾的第一部女主电影,是入围柏林电影节并拿到银熊奖的《长江图》,搭档秦昊。站在柏林的红毯上,她经历了人生第一个“国际巨星”时刻。

但事实是,《长江图》之后,仍然没有太多好剧本、好角色找上辛芷蕾。拍《绣春刀2:修罗战场》之前,辛芷蕾已经很久没有工作了,“每天在房间,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觉得煎熬,不知道往哪走,看不见未来。”

这些低谷期让辛芷蕾意识到,只有红了才能拥有选择权,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所以通过综艺《演员的诞生》获得更多关注后,她显得急迫、有野心,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辛芷蕾不掩饰的东西还有很多。

她并非科班出身的演员,《长江图》时期,有记者说发现她是中戏毕业的,辛芷蕾笑着说自己上的是进修班。

“半年的那种,人人都能上。之前的公司给我做资料的时候写了中戏毕业,这对我来说是个特别大的负担——我不喜欢这样,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我去进修班也不觉得丢人。

之前盛传一种说法,当某位演员采访说想演某种类型的剧本,意味着TA已经接到了这种戏。但辛芷蕾不这样,不管有没有接到,想演就是想演。

展开全文

搜狐娱乐曾采访辛芷蕾,当时悬疑剧和女性剧正红火,辛芷蕾说:“我太想演了,我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哪怕演那种心理特别阴暗的变态,其实都很想演。”

即便有了更大的关注度后,辛芷蕾依旧如此。

前几天,她登上了VOGUE杂志二十周年的群封。在很多网友看来,这对于短期内难以单人登上VOGUE封面的女星,是一次解锁五大女刊的好机会,辛芷蕾被算在其中。在杂志给出的问卷上,辛芷蕾直白地写上未来想挑战“VOGUE单封”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去年,她演了话剧《初步举证》。那是一出长达130分钟的独角戏,对演员的表演、台词甚至体能的要求都非常高。

辛芷蕾连演三十场,采访时她对记者说:“你还没看过我演的吗?那你看过英文版吗?你应该看完了英文版再来跟我聊,你对我就会非常佩服了。”

拿到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后,辛芷蕾说:“心情就是实至名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哎呀不能说得这么那个,就是很兴奋。”

用近年流行的网络热词形容,这是一位内娱稀缺的、配得感很强的女明星。

辛芷蕾上大学时,有段时间生活一团糟,但她给自己的QQ签名是,“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02 往上走

当然,在被粉圈和流量包裹的内娱,太多的不掩饰必然会伴随争议与审视。彼时,对于这样野心勃勃的辛芷蕾,有媒体评价:“她还缺乏更多的作品来证明自己”。

或许辛芷蕾本人更清楚这一点。

她真正觉得自己红了是上《演员的诞生》之后。的确如此,有媒体统计,在这个综艺后,她的微博数据增长了10倍。

但那之后,辛芷蕾并没有再一头扎进有话题有流量的综艺。“通过《演员的诞生》那个节目,很幸运被更多的人认识了,找来的剧本多了,开心死了,赶紧接剧本拍戏,我就觉得可能我要的效果达到了,我挺满意的。”辛芷蕾曾对搜狐娱乐说。

她选择了扎进作品里,演了《如懿传》里的金玉妍,《怒晴湘西》里的红姑娘,《庆余年》里的海棠朵朵;也出现在《古董局中局》《紧急救援》这样的商业大制作中。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但辛芷蕾并不感到满足。

她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或者可以说,她并非那种天赋异禀的天生演员。早期的她靠自身经历与角色共情来完成表演。

《绣春刀》导演路阳形容她“凭借本能表演,体验派的年轻高手”。《长江图》导演杨超选择辛芷蕾是因为气质与真挚,而非表演技术。

演的作品越多,辛芷蕾越觉得自己演戏只能到达八十分,她还想往上走。

在等待《繁花》播出的漫长时间里,她决定去挑战话剧《初步举证》。王家卫知道后,半天没说话,最后只说“你狠”。

如果看过上半年在影院上映的NT Live版《初步举证》,大概会了解这部戏有多难演——主演需要一人分饰多角;台词长达112页,还包括很多专业术语;复杂的走位与台词量对体能要求也高。

在此之前,辛芷蕾从未演过话剧,她去了上海戏剧学院从零开始训练台词和形体基本功,也开始锻炼体能,一边爬楼梯一边背台词。

这部话剧因为导演的一些言论引发了争议,但辛芷蕾的表演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繁花》对辛芷蕾的影响也很大。

这部剧拍得并不容易,头两年,辛芷蕾一直在找角色。最初,她像以前那样努力、认真,提前看了原著,决心要演出李李的忧郁和柔情,但王家卫不满意。

王家卫是喜欢根据演员气质调整角色的导演,在他的镜头下,很多演员都能焕然一新。他看过《绣春刀2》,他想要一个充满侠气的李李。

《繁花》后,辛芷蕾意识到,她无法也不能抽离自己去诠释角色。

“我完全‘抛弃’了本我,靠想象去塑造出一个角色。导演选我,让我来演这个角色,就是因为我身上有他要的东西,但那么长一段时间我都完全把自己丢掉了,那这个人物就是‘死’的。”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这种“找回本我”也发生在戏外。

《长江图》入围柏林电影节的2016年,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是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位世界级演员给辛芷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毯上,聚光灯全部打在穿着随意的梅姨身上,工作人员让她留在红毯接受观众的欢呼;开幕式当天,台下坐着的明星为梅姨起立鼓掌5分钟。

那时候,辛芷蕾想成为像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的演员。

后来,辛芷蕾觉得一个人只能成为自己。“你当演员的时间越久了,你就会发现你只能成为你自己。我现在只想让辛芷蕾成为一个特别好的演员。”

《繁花》《初步举证》后,辛芷蕾上了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她去参加的时候,告诉自己什么都不要想,就做真实的自己。

正是《花儿与少年》,让《日掛中天》的编剧韩念锦向导演蔡尚君推荐了辛芷蕾。

03 “我想演”

最后说回《日掛中天》。

现在很多观众热衷用“好饼”、“烂饼”去形容影视项目。

“好饼”意味着包括导演编剧在内的幕后制作班底有履历、有名气,或者IP粉丝多,亦或是演员阵容强大。比如《酱园弄》就是“好饼”。

按照这个思路,《日掛中天》算不上“好饼”。

导演蔡尚君虽然凭借《人山人海》拿到过银狮奖,但那是2011年,这部电影在豆瓣上6.7分,仅2.1万人标记看过。蔡尚君上一部导演作品,是2017年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冰之下》,目前暂未公映,豆瓣未开分。而他上一部制片出品的电影,是2019年的《冠军的心》,豆瓣4.4分。

《日掛中天》最初进入大众视野,是伴随着男主演张颂文的负面新闻。在辛芷蕾拿到威尼斯影后前,这个项目的关注度与讨论度也不如舒淇首执导筒的《女孩》。

威尼斯首映后,《日掛中天》确实拿到了比较两极分化的评论,但无论是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观众,几乎一致认可了辛芷蕾的表演。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电影节期间,导演蔡尚君在采访中透露,《日掛中天》筹备过程并不容易,光找投资和演员就花了两三年的时间。

蔡尚君联系了20多位女演员,“这个电影是跟随女性视角的电影,对女演员要求也非常高,反正能数出来的,我好像都联系过,但有各自的情况嘛。”

直到找到辛芷蕾。辛芷蕾先看了剧本,她很喜欢,然后再告诉团队,她想演这部戏。

蔡尚君很感动,《日掛中天》筹备很早,但去年夏天才开机,他说:“辛芷蕾有两个作品的加持,让她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她有自己做主的可能,但是她还回来做这样一个戏,我觉得也是出于她的真心。”

这样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

选择《初步举证》就是辛芷蕾自己的决定,彼时《繁花》还未杀青,团队劝她别做这种费劲的事,但辛芷蕾还是做了。

从“想红”到威尼斯封后,辛芷蕾如何逆袭成“国际巨星”?

从《初步举证》到《日掛中天》,辛芷蕾的选片思路显得并不那么常规。她说想红,但似乎也并不刻意追求配置顶尖、曝光度高、人设“好”的项目,而是选择接纳那些她真心认可的作品。

或许正是这样的坚持,让她从鹤岗走到了威尼斯。

拿到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后,文娱热搜几乎全在讨论辛芷蕾;无数明星、品牌、杂志,纷纷发博祝贺辛芷蕾。

网传从威尼斯回来后,她将拍摄嘉人、ELLE以及T杂志。不久前写下的“VOGUE单封”挑战,或许也将在不久后实现。

39岁的辛芷蕾,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cvt.cn/3838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