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眼看智能体要火,业者自然是一拥而上。然而此前曾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自主完成的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如今却给火热的智能体创业泼了盆冷水。根据他们的预测,到2027年末,或有超过40%的智能体项目将因成本不断攀升、商业价值不明确或风险控制不足而被取消。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眼看智能体要火,业者自然是一拥而上。然而此前曾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自主完成的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如今却给火热的智能体创业泼了盆冷水。根据他们的预测,到2027年末,或有超过40%的智能体项目将因成本不断攀升、商业价值不明确或风险控制不足而被取消。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Anushree Verma表示,“目前大多数智能体乃至代理式人工智能项目,仍处于早期实验或概念验证阶段,这些项目大多受炒作驱动、且常被误用。这可能使得企业忽视大规模部署智能体的实际成本与复杂性,从而导致项目无法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企业应避免轻信此类炒作,并就如何使用这项新兴技术做出谨慎的战略决策。”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其实也不怪Gartner这时候站出来唱衰,因为当下的智能体生态确实已经呈现出非理性繁荣。早在2023年,智能体这一概念就开始被比尔·盖茨等大佬推崇。因为相比ChatGPT、豆包、文小言等“聊天AI”,智能体属于“干活AI”,它们能够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并最终交付成果,其核心是将AI从提供答案,进化为能够在真实场景里更紧密结合业务的生产力工具。

展开全文

但当时的智能体还缺乏足够的工具,开发者就必须自行“造轮子”。进入2025年之后,随着为AI模型与外部工具和服务之间的交互提供标准化接口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被业界广泛认可,“长出双手”的智能体也终于有了实用性,由此使得其迎来了一次“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有了MCP的存在,再加上AI厂商的内卷,如今开发一款智能体的门槛几乎为零,哪怕是不懂编程的人也能轻松搭建出智能体。只是这种模式下诞生的智能体,只有在消费级市场实现“图一乐”的能力,因为这些产品其实是“AI套壳智能体”,难以满足企业用户对于真实业务场景里,紧密结合数据、工程为生产环节动态调优的需求。

为什么说市面上相当多的智能体是“AI套壳智能体”呢?这是因为智能体真正的技术难点是在落地执行和流程复用上。拆解任务、规划完成路径其实毫无技术难度,因为这一部分工作实际上是基座大模型来完成的。以搭建一套企业OA系统为例,即便是普通人通过简单的提示词,也能获得一套步骤清晰的规划书。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问题是,如何将纸面上的规划变成现实。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或是遇到与预设不符的界面元素,大部分智能体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直接“卡壳”,向用户弹窗报错、并终止任务。因为这类“AI套壳智能体”在具体的执行环节使用的依然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而后者则是由程序员提前设计好的自动化任务动作列表、或者说“行为树”。

作为一个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市场的技术,RPA的优势就在于能高效实现监视、跟踪和控制业务的流程执行,但它主要是基于预设规则和流程运行,所以对于需要灵活处理和即兴应变的复杂情境无法胜任。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AI套壳智能体”使用RPA属于投机取巧,是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理想化,无视了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意外因素。而真正的智能体则是根据任务需求临时性调用需要的外部工具,并对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来重新制定新的规划流程。

除了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稳定同样也是目前智能体的一大痛点。由于“AI幻觉”的存在,AI大模型会出现小概率给出完全偏离用户指令的规划。由于“AI套壳智能体”是先用AI规划流程,再让RPA去执行,所以当它们被命令再次完成同样的任务时,也会按照“先AI、再RPA”的顺序重新执行。

原创             智能体陷入非理性繁荣,两年后40%要被淘汰

如此一来,在面对相同任务时,“AI套壳智能体”可能就会给出截然不同的任务规划,大幅增加了任务执行的不稳定性。同时再次调用AI也会消耗大量token、并占用业务资源,让本来希望使用智能体降本增效的企业反而花费更多的代价。然而真正的智能体产品是可以进化的,也能将特定的任务流程固化为能力。

其实当下的智能体生态繁荣,颇有种两年前“百模大战”的既视感,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厂商与蹭热度的企业鱼龙混杂。一如2023年兴起的“百模大战”在2025年春季被DeepSeek、Qwen等开源大模型终结,所以2025年爆发的智能体在2027年迎来洗牌,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cvt.cn/3709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