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伊朗一仗打完清醒了,放弃GPS 转投北斗,中国这一臂之力有多强?

伊朗最近在军事冲突中吃了个大亏——长期依赖的美国GPS系统在以伊对抗中突然失灵,民用地图软件定位乱跳,甚至将用户错误引导至非洲。

伊朗最近在军事冲突中吃了个大亏——长期依赖的美国GPS系统在以伊对抗中突然失灵,民用地图软件定位乱跳,甚至将用户错误引导至非洲。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暴露了伊朗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致命弱点:过度依赖外国卫星导航系统。

对此,观察者网消息称,伊朗通信部官员近日公开证实,正在尝试引入其他卫星系统,降低对美国GPS的依赖。随后,他特意点名中国“北斗”,称正在就相关合作与中国沟通。

这一表态标志着伊朗在技术主权问题上的觉醒,也揭示了全球卫星导航竞争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伊朗一仗打完清醒了,放弃GPS 转投北斗,中国这一臂之力有多强?

伊朗此次遭遇的GPS信号瘫痪并非单纯的技术故障,而是美以联手实施的电子压制。冲突期间,伊朗境内GPS信号大面积失效,德黑兰市中心成为重灾区,民用导航彻底失灵。

伊朗官方起初解释称,军方主动干扰了GPS信号,目的是干扰以色列导弹和无人机的制导系统。

然而,实际情况更为复杂——美国及其盟友以色列可能利用电子战手段,对伊朗境内的GPS信号进行了定向干扰或欺骗。

这种战时体验让伊朗深刻意识到,国家安全不能完全依赖他国的技术体系。GPS作为美国军方主导的全球导航系统,其信号控制权掌握在华盛顿手中。

在关键时刻,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关闭或干扰特定区域的GPS信号,使依赖该系统的国家陷入被动。伊朗的遭遇并非孤例,早在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也曾因依赖GPS民用码段而遭遇制导精度下降的问题。

伊朗一仗打完清醒了,放弃GPS 转投北斗,中国这一臂之力有多强?

展开全文

目前,全球仅有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供选择: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然而,伊朗的选择并不多:

其一,欧洲伽利略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且受美国政治影响较深。更尴尬的是,伽利略系统曾因技术失误,误将以色列导弹试验的坐标发送给黎巴嫩真主党,暴露了其安全漏洞。

其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在低纬度地区(如伊朗)精度较差。据《中东观察》报道,格洛纳斯在德黑兰的定位误差高达15米,无法满足导弹制导等高精度需求。俄军在叙利亚的实战中也曾因格洛纳斯的性能问题遭遇作战效能下降。

相比之下,中国的北斗系统已成为伊朗最可行的替代方案。北斗三号系统已完成全球组网,在中东地区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披露,北斗在中东地区部署的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轨道卫星,能使伊朗全境的定位精度达到0.5米级,远超GPS民用码段的精度。

伊朗一仗打完清醒了,放弃GPS 转投北斗,中国这一臂之力有多强?

北斗系统不仅提供高精度定位,还具备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在通讯中断时维持指挥链路。

这一功能对伊朗尤为重要——此前以色列曾通过监控西方设备的GPS数据,精准猎杀伊朗高级将领和核科学家。

例如,摩萨德的“猎鹰计划”利用苹果手机的GPS数据,成功绘制出纳坦兹核设施17名关键人员的日常活动轨迹。

为堵住这一安全漏洞,伊朗正计划全面引入中国技术方案:

军事领域:伊朗导弹工业集团已秘密测试将北斗芯片植入“法塔赫”系列导弹,测试数据显示其圆概率误差从35米骤降至4.7米。若全面换装北斗军用编码,伊朗导弹的打击精度有望从数百米缩小至十米级。

民用领域:伊朗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双系统过渡”:第一阶段为政府车辆、电网调度系统和石油运输船加装北斗终端;第二阶段通过补贴政策,推动2000万智能手机用户接入北斗-5G融合网络,彻底剥离西方技术依赖。

伊朗一仗打完清醒了,放弃GPS 转投北斗,中国这一臂之力有多强?

伊朗的选择并非孤例,中东多国已开始悄悄测试北斗系统。

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批准在NEOM新城测试北斗系统,探索智慧城市应用;卡塔尔能源公司用北斗替代美国Trimble设备,监控北方气田的油气运输;土耳其早与中方展开卫星合作,计划在国防和基建领域部署北斗等。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金融体系。由于全球银行结算系统(SWIFT)与GPS时间戳绑定,伊朗央行正在研究基于北斗授时功能的跨境结算替代方案。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警告称,若中东形成“北斗经济圈”,美元石油体系的科技支点将出现裂缝。

这场导航危机不仅关乎伊朗,更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新形态——导航权、电磁权和数据权的争夺已成为胜负关键。伊朗的遭遇验证了一个硬道理:没有自主卫星导航,就没有现代国防。

伊朗一仗打完清醒了,放弃GPS 转投北斗,中国这一臂之力有多强?

对中国而言,北斗的全球化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技术标准与战略影响力的延伸。当中东国家将关键基础设施托付给中国卫星时,美国主导的全球技术秩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色列前军情局长曾坦言:“我们最大的失误是低估了中国科技的地缘政治穿透力。”

如今,伊朗外长访问北京,双方就伊以冲突、伊核问题等展开磋商。北斗合作可能成为中伊25年战略协议的新支点,而这场由导弹危机催生的技术转向,正在重塑中东乃至全球的权力格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cvt.cn/3702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