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这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5月16日在武汉所作的报告。报告一出,不少武汉网友表示疑惑:“建设中?武汉不早就是国家中心城市了吗?”其实还真不是。

这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5月16日在武汉所作的报告。报告一出,不少武汉网友表示疑惑:“建设中?武汉不早就是国家中心城市了吗?”其实还真不是。

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的表述是“支持建设”,而非正式确立。

不光武汉,郑州、西安和成都也并非真正的国家中心城市。真正具有国家层面中心城市定位的,其实只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天津。

-01-

五大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5年。彼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原建设部(现住建部)委托,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规院提出了这一概念,指代那些在全国范围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

2005年和2010年,住建部与中规院先后编制了两个版本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版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第二版又加入了重庆。虽然这两个版本最终没有获批,但至少在部委层面,已经达成了北上广津渝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共识。

此后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陆续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近年流传甚广的“9大国家中心城市”说法的来源。

去年以来至今年2月,国务院陆续批复了40座城市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上2017年获批的北京和上海,一共是42座城市。这其中包括4座直辖市、27座省会城市、5座计划单列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东莞、佛山、秦皇岛等6座普通地级市。

新版总规中,天津、重庆和广州的城市定位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虽无这一表述,但实际定位更高: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向下兼容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展开全文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而武汉的城市定位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郑州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成都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虽然都是中心城市,但能级并不相同。新版总规对中心城市的定位,形成了“国家-经济大区-区域”梯度分级体系。武汉的城市定位,就要高于同属中部地区的郑州。

-02-

武汉的中部龙头地位

国家层级之下,分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大区。每个经济大区,也都有自己的中心城市——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郑州、太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成都、兰州、乌鲁木齐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哈尔滨、长春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其中,仅有武汉没有使用“重要的”这一定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分析,这通常代表“唯一性”,“重要的”通常不是所在区域唯一的中心城市,去掉“重要的”,其地位反而更显重要,强调了武汉在中部地区的绝对龙头地位。

这一点,从它的城市功能中也可以看出。新版总规赋予武汉的核心功能是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集五大中心于一体,在中部省会中独树一帜。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这与武汉首屈一指的交通区位、经济实力、科创能力等息息相关。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武汉基本都是中部地区的佼佼者,可以在区域发展中扛起大旗。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除武汉外,四大经济大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里,成都、西安也拿下了比较重要的功能定位。其中西安是“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承担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等核心功能;成都同样是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与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03-

长沙城市定位高于南昌

武汉失去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其实一直都不是

经济大区之下,还有区域级别的中心城市。

比如济南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青岛、大连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是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南昌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与武汉和郑州同理,长沙的定位也比南昌更高。长沙的核心功能涵盖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南昌则只是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

南宁、贵阳、呼和浩特、银川西宁,分别是华南、西南、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它们都是一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在引领区域发展方面能够承担相应功能。

比较例外的是海口和拉萨,虽是省会城市,却不是任何区域的中心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所在省份经济体量也不高,缺乏足够大的经济腹地。

在城市群方面,宁波、合肥、无锡、常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石家庄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无锡、常州以及苏州(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能够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跻身中心城市行列,可见实力之强。

还有三个城市比较特别,首先是深圳。它虽然不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却是唯一一个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性经济中心”定位的城市,凸显经济特区与科技创新的含金量,比大部分城市的定位都要高。

其次是沈阳和昆明,它们的城市定位都涉及国际化。沈阳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昆明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主要是基于两座城市相对特殊的区位条件,而赋予它们的特殊功能。

在秦尊文等专家看来,“5个国家级中心城市,若干个区域级中心城市或区域级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格局,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9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说法,需要予以纠偏。

当然,城市定位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并不等同。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禀赋,才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国政府网

[2]面向2035,我国明确这些“中心城市”.澎湃新闻

[3]专家解读新版国土空间总规:明确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差异化发展.第一财经

[4]全部获批!谁是真正的“国家中心城市”?国民经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cvt.cn/2980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