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不过几个月,赛博生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全面出圈,跑上了半马、打起了搏击。上到叱咤广场舞台的大爷大妈、下到学龄大小的儿童,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但然后呢?「具身智能」到底是个啥?对生活、工作能有啥影响……各种疑惑也随之而来。
不久前,一只「六足机器狗」在应县木塔测试应用,我们第一时间前往,围观了这个「AI卷汪」扫描、巡护木塔的故事。
视频一观,守塔汪能否解惑答疑↓↓↓
守护应县木塔的这只「六足机器狗」,名叫「晋宝」,正是来自联想的六足机器人——晨星机器人IS。
作为具身智能,它完美符合中国计算机学会对这个「新物种」的定义。
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它能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这一句话,划了4个重点——身体、感知、行动、智能。这四点,其实正是这只机器狗能竞争应县木塔「赛博文保员」的关键。
下面,让我们跟随这只机器狗的步伐,一起来看看它在守塔方面是怎么发光发热的。
虽然是AI,但这只狗可是一点也不i,面对素未谋面的陌生新同事,主打一个「大大方方」。
上班第一天,就毫无「上工冷静期」,不需要咖啡驱动,元气满满地就开始了巡护任务。
甚至还在自己加强度、cue流程,熟悉工作环境的阶段,就干上了扫描应县木塔外檐的任务。
狗狗不语,只是一味体检、扫描。
当然了,技术流工作之外,其他任务「晋宝」拿捏得也是相当稳健。翻越台阶、门槛,跟随文保人员扫描古建筑,它行;四处游走巡检安全隐患,它行;背上喇叭就是“兵”,在景区门口搞安全宣传工作,它也行。
作为职场六边形新人,搞好汪喵关系、营造良好守塔氛围这一块,它甚至也在积极布局、有序推进。
月黑风高夜,塔下出现异常身影,它也能够迅速感知、迅速行动、迅速捕捉,一口气完成「闭环」。
一天下来,这只高精力机器狗就已经把工作摸得清清楚楚、干得明明白白,或许这就是职场卷汪的素养吧。
以上,就是联想晨星机器人IS的守塔故事。
尽管这还只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但从中我们已然可以看到机器人在古建筑巡检、保护场景的潜力。
在这次试点应用中,借助随身“外挂”——智能3D视觉系统,它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借助「非激光」手段实现了毫米级古建筑扫描,协助完成了对木塔一层斗八藻井结构的「高精度」三维数字化建模。
因为非接触,它的这次测绘对木塔而言几乎「无损」,对周边环境也没有扰动,同时其精度又能比肩手工测绘,能够保证结果可用、好用。
对这个历经近千年风雨的木塔,这种「零接触」的测绘不仅是相对稳妥、效率更高的选择,更开辟了木塔保护的新可能。
借助「零接触」常态化的扫描,研究人员可以定期优化木塔模型、提高其精度,并进行时序分析——根据历次扫描的数据训练AI算法,进行木材形变、漆层脱落等细微变化的自动检测、记录,为预防性保护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宝」在应县木塔周边走路是非常灵活的,颠簸不平的石头路、宽窄不一的老台阶,它都走得稳健灵活。
这也是它可以赋能古建筑保护的重要一点,稳健的六足构型,加上可360°全向扫描的双激光雷达,让它具备了实时感知周围路况、自主决策灵活避障的能力。
目前很多亟待修复、保护的古建筑都藏身于路况不便的山野之间,拥有野外复杂地面越野通过力的具身智能——比如「晋宝」,就可以自主移动抵达建筑周边、协助扫描检查古建筑的状态样貌。
除了过硬的通行能力,「晋宝」还有强大的「外挂」储备。
在视频中出现的多定制采集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晋宝」还支持气体传感器、机械臂等装备,获得更多维的「感知」和「执行」能力,更全面、迅速地了解古建筑的生命状况,如木材是否有霉变……
毫无疑问,具身智能正在引发一场全新的科技风暴。
第一批开始“打工”的机器人们,在工厂、家庭各种场景中已经开始了实际应用,数字工人、家庭管家、赛博宠物之外,它们的应用也渗透到了文化遗产保护这个相对冷门、同时要求也更严谨、专业的领域。
在这个方面,具身智能现在能做到、未来要做到的,都不是简单地转两圈、拍拍照,而是作为“眼”“手”“脚”真正参与古建筑的保护。
一切的设想要成为现实,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优化。我们特别期待看到联想的具身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更多应用,期待更多珍贵的中国文化遗产能在新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科技不仅改变未来,也能守护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