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界UnKnown,作者丨钱江,编辑|山茶
一场马拉松,没有让人形机器人跑出科幻,反而一头撞进了现实。
4月19日上午,伴随一声枪响,备受期待的世界第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正式开跑。21支战队,二十多台人形机器人,从南海子公园出发,到通明湖信息城,全程21公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跑步比赛。
比赛开始前,这是所有人都期待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但枪响之后,现实却提醒我们:它们甚至还没准备好“像人一样出发”。
一些机器人甚至没能完成起跑程序,就直接在起点原地跌倒:有的机器人被工程师用手提溜着“脖子”前进;唯一长相酷似人类的“幻幻”机器人在途中坐地不起,瘫痪在赛道边,现场出现零件损坏;还有的机器人在跑动中多次卡顿,需要遥控介入重启。
最终,21支队伍中,仅有6支队伍完成比赛。其余或因故障中止,或因更换机器人、频繁维修失去连贯性。
这场马拉松,原本设定是一次面向公众的“实力展示”,一次让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的集体亮相。但它实际呈现的感觉,更像是一场给B站鬼畜区准备的素材集锦。
一场马拉松,确实让人形机器人跑出了实验室,但同时,也跑散了大众对它的想象力。
机器人“社死”名场面
比赛还没开始之前,有机器人赛道从业者表达了对它的期待,称“这是一场技术嘉年华!”
结果比赛开始后,嘉年华没看到,倒是机器人整活的项目不少,许多人形机器人的亮相方式,不像是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更像是“男生女生向前冲”的综艺节目。
比如有一类参赛选手:他们不是奔着完赛去的,而是奔着出圈去的。
本着“拿不拿奖不重要,露脸镜头不能少”的原则,有战队直接上了个“风力火箭推进版机器人”,造型像坐在雪橇上的保温桶绑上了四台大风扇,启动后噼里啪啦乱转,然后在工作人员猝不及防的时候,突然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头冲向赛道护栏。
还有更抽象的——机器人连关节都没有,四肢直得像课桌腿,一落地就被抬走,参赛过程比快递签收还短。
“小巨人”机器人像是刚学会走路的三岁小孩,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幼儿园的才艺表演。出场时“小巨人”由陪跑员搀着,走了几步后突然脚踝一软,直挺挺往地上倒。面对这种场景,陪跑员一脸慌张不像是假的,恨不得冲上去给它贴创可贴。
还有一位黑布裹身的选手,全身上下严丝合缝,像极了赛博版“灵异节目道具”,从观众面前轻飘飘地飘过。工作人员可能怕它吓着路人,默默把它“请”出赛道,画风宛如灵异事故被官方掐断直播。
再说第二类:老老实实比赛的,照样事故频发。
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迈开腿正带劲儿跑,没想到不久后突然重心不稳,直接向前扑倒,后方保障车来不及刹车,一脚从它身上碾压过去——这是真·被队友反杀。
比如“小顽童”战队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跑着跑着“脑袋掉了”,陪跑员现场拿出胶带“抢修”,刚粘回去没多久,一个没站稳又摔飞了出去,赛场气氛一度像极了乐高组装的失败现场。
乐聚旗下的夸父机器人直接摔倒“休克”,完美诠释了“命运的齿轮停止转动”。
上海半醒科技的精灵2机器人一开始表现得还不错,走着走着突然“倒车入库”,开始全程倒着走,陪跑员只能跟在后头,一边小跑一边思考人生。
还有的机器人速度慢到让陪跑员开始犯困,一路跟着它边走边打哈欠,赛道画风突然变成养生散步。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台“看起来最像人”的仿生机器人。它一上场,全身颤抖,头也不停摇,像是内置了帕金森物理引擎。有网友后来评论称:家里如果没老人的,可以买一个回去照顾。
这个人形机器人现场的表现也是惊艳到“爆炸”,就在解说员动情地说“它看起来像女生,适应能力很强”时,机器人“啪叽”一声当场倒地“自爆”,零件炸成烟花四散开来,观众陷入沉默,只有零件外壳在地上滚出一串金属回响。
原本期待的是一场未来科技盛宴,谁料直播了一场“机器人社死名场面集锦”,甚至有网友开始为前阵子“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朱啸虎抱不平,直呼“全世界都欠朱啸虎一句道歉”。
一位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对「有界UnKnown」表示,“和走进人群相比,人形机器人现在还只适合被人仰望”。
这话乍一听有点浪漫主义,但回头看赛道上的名场面——风扇机器人、胶带修脑袋、倒走精灵、抱走幽灵——你很难不点头认同。
马拉松背后,机器人企业的小心思
看完这次“全球第一场机器人马拉松”,整个互联网也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就连“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这种本来焦虑的论调,在这场比赛后也被当场改写了。有观众现场吐槽:“原来担心人形机器人抢人饭碗,现在发现一个机器人要三个人伺候,这不是代替人类,是批发就业岗位来了。”
机器人一跑起来,全靠人类搀扶。与其说人形机器人威胁到了人类,不如说它们目前最怕的是没人陪跑、没人扶。
在这场现实与幻想的正面交锋中,大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幻想”,被撞得七零八落。一些之前出圈,被广泛关注的人形机器人也开始备受质疑。
比如因为春晚走红的宇树机器人G1在比赛中就出现多次摔倒、不走直线等情况,网络上也因此出现了一些认为宇树机器人“割韭菜”、“骗补贴”的言论。
但有意思的是,后来宇树机器人关于这场比赛的官方回复却是“宇树最近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至于为何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是因为“有其他独立团队购买了宇树的机器人,通过自研算法参赛”。
总结来说就是:是我的机器人,但干得不好跟我没关系。
虽然宇树这种“明显甩锅”的回应许多网友并不买单,但这却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反差:在这之前,许多人认为这次马拉松是一场官方的较量,参赛企业的机器人代表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最高水平。但从宇树的声明来看,这场马拉松却有些“山寨”。
除了宇树之外,还有团队使用加速进化的Booster T1参赛,该队名为‘亦马当先’,最终未能进入完赛名单。
这种行为其实也映射出当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有趣的现状。
按理来说,这场比赛由官方主办,打着“世界第一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名头,又有央视全程直播赛事,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这是一次不错的露脸机会。
但从实际参赛情况来看,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对此并不热衷。
起码公开宣称最近“忙着准备人形机器人格斗直播”的宇树如此,以及同样没有直接参赛的加速进化也是如此。
从数量上看,据IT桔子不完全统计,国内仅第一季度完成融资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大约有54家,但参赛的队伍却只有21支。
所以,或许这次人形机器人受限于参赛者身份,无法代表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最高水平。但似乎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当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企业,并不太愿意将人形机器人的实际情况展示在公众面前。
或者换句话说,这些企业可能对自家人形机器人的能力并不太有信心。所以才会有上场比赛的不是正主,而是其它“买家”使用相关的机器人参赛的情况出现。
这种方式,让机器人企业处在一个相当安全的位置,如果机器比赛成绩好,那么这是机器人品牌和企业露脸的高光时刻,如果比赛效果不好,也可以像宇树一样进行丝滑甩锅,进退都相对方便。
结语
过去几年,得益于生成式AI和强化学习的发展,机器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场景泛化。机器人跑跳、跨腿等能力在视频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影像大量传播,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跑跳对于机器人而言并非难事。
但这场马拉松却给乐观的观众浇了一盆冷水,它让大众清晰地看到机器人跑步的窘态,一定程度打破大众幻想。
更微妙的是,这场马拉松也许并不是跑给大众看的,它只是用一种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向资本传递一个信号。
正如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所说,参赛的N2机器人售价仅6000美元,“它很便宜,无利可图,我们正在筹集资金。”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其实也可能代表了一些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某种考虑:这是一场技术与融资之间的表态行为。
只是,这一跑,跑掉了滤镜,跑塌了想象力,人形机器人的资本叙事,未必都能扛得住21公里。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盯着人形机器人的缺陷不放。
毕竟在2024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还有不少人形机器人都没有能力完成一场持续的展览,每过几十分钟就需要被吊在一个支架上休息。
短短一年之后,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一场全程21公里的马拉松比赛,这不得不说是一场不小的进步。
所以,或许不是人形机器人太拉胯,而是过高的宣传让市场的期望太高了。因此,马拉松或许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大家重新冷静地审视一下人形机器人的现状。
有时候,泼冷水并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