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这个节奏发展,最终等待特朗普的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环球报道,胡塞武装宣布成功击落美军MQ-9″死神”无人机,这已是该组织击落的第16架同类机型。
作为单机造价高达2.18亿人民币的尖端装备,”死神”无人机曾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创下赫赫威名。
但如今面对胡塞武装的防空体系,这种飞行高度可达15000米、续航24小时的空中杀手竟成了活靶子。
更让五角大楼难堪的是,胡塞武装在同一天内对部署红海的美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发起第三轮袭击。
自3月以来,这种针对美军航母的袭击行动已累计10次。虽然美国海军坚称所有攻击均被拦截,但胡塞武装持续升级的打击力度,已对美军形成实质性战略威慑。
面对胡塞武装的强硬姿态,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策略呈现出明显矛盾。
3月31日白宫声明仍在强调”将继续打击胡塞武装”,同时特朗普也放出停火条件:只要停止向美国船只开火,我们也会停止向你们开火。
很明显,特朗普低估了也门战局的复杂性。胡塞武装不仅掌握着覆盖红海-亚丁湾航线的战略要冲,更与伊朗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
据以色列情报部门透露,近期发现伊朗运输船秘密运送1100吨导弹燃料原料,这些物资极可能通过也门通道输送给胡塞武装。
特朗普的困境不仅限于军事领域。最新民调显示,约60%美国选民对其激进的贸易战策略表示反对。
尽管仍有半数民众支持移民管控政策,但关税大棒导致的物价上涨已让中产阶层怨声载道。这种民意分裂在摇摆州表现得尤为明显,可能成为特朗普连任路上的致命隐患。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27国近期联合否决美国提出的新关税方案,日韩等传统盟友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抵触情绪。分析认为,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正引发全球供应链重组,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或将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
同样在中东,特朗普的对手并不只有胡塞武装,伊朗也同样蠢蠢欲动。
近期美军在迭戈加西亚基地集结了包括7架B-2隐身轰炸机、8架B-5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空中打击群。
这个距伊朗本土3700公里的英属军事基地,已成为美军对伊作战的前沿枢纽。
特朗普政府给德黑兰下了最后通牒:两个月内必须签署新核协议,不仅要自废武功削减导弹库存,还得把也门胡塞、黎巴嫩真主党这些铁杆盟友打包卖给美以。
这种条件,换成哪个地区大国都不可能答应。伊朗革命卫队空军准将哈吉扎德撂下狠话:”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不过是建在玻璃房子里的纸老虎。”
尽管伊朗现役导弹最大射程仅2000公里,但伊朗仍有两招能实现对美基地的袭击。
第一通过减轻弹头重量,将导弹射程提升到4000公里级别,虽然爆炸当量会打折扣,但饱和攻击足以瘫痪机场跑道和机库设施。
第二是去年曝光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这种5倍音速的杀器理论上能突破现有防空系统,但实际作战效能仍是个未知数。
若伊朗选择先发制人,这个集结着美军15架战略轰炸机、10架加油机的岛屿基地,很可能成为21世纪最大规模导弹突袭的靶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军部署的漏洞。把价值数百亿的战略资产集中在一个孤悬海外的基地,就像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伊朗若真能组织起多波次导弹突击,配合自杀式无人机蜂群攻击,确实可能重演1980年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经典战例。
笔者注意到一个危险信号:美军近期向卡塔尔乌代德基地增派了12架F-35A隐形战机,这些五代机完全可以在开战首日摧毁伊朗防空体系。
而伊朗刚刚接收的俄制S-400防空系统尚未形成战斗力,这个时间差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眼下的特朗普,活像同时踩着中东和东欧两个跷跷板的小丑。在也门战场,每架坠毁的无人机都在烧掉纳税人3000万美元;在乌克兰方向,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步步为营。
更糟糕的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交易艺术”正在反噬美国信誉。今天说的话明天就能推翻,签过的协议转身就撕毁——这种做派让对手都学会了”先下手为强”。
胡塞武装敢对航母动手,普京在军控谈判中寸步不让,本质上都是看准了特朗普政府”雷声大雨点小”的软肋。
历当超级大国开始用虚张声势代替真刀真枪时,往往就是霸权松动的开始。
现在的美国虽然还能靠吨位吓唬人,但谁都看得出来他脚步虚浮、体力不支。特朗普那些咋咋呼呼的推特,与其说是战略威慑,不如说是内心焦虑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