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如果全球形成中美两国主导的芯片体系,恐怕是一个巨大悲哀”|硅基世界

(图片来源:钛媒体AGI编辑林志佳拍摄)“未来世界会不会形成中美各自领导的(芯片)技术体系,好像听着有道理,但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真要发生这种状况的话,恐怕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可能是一个几败俱伤的结果。”

(图片来源:钛媒体AGI编辑林志佳拍摄)

“未来世界会不会形成中美各自领导的(芯片)技术体系,好像听着有道理,但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真要发生这种状况的话,恐怕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可能是一个几败俱伤的结果。”

3月2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SEMICON China 2025半导体展全球半导体产业战略峰会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 (SIIP China)上表示,当前中国芯片产业形势“怪”,国际形势上属于“波诡云谲”。虽然芯片产业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但是“没有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企业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成”,这个世界需要大家合作。

魏少军强调,中国芯片半导体产业还是要坚定信心,保持发展定力。

事实上,受到2023年产业下行周期影响,全球芯片产业如今正逐步复苏。

WSTS数据显示,在AI、HBM(高带宽内存)等需求带动下,2024年,全球芯片收入规模达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中国芯片行业销售收入1.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产量达4514亿块,同比增长22.2%。

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立认为,从投资角度看,除了 AI 以外的市场需求仍然疲软,缺乏有效的增长,2024年全球主要半导体公司的资本支出略有下滑。展望2025年,WSTS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保持11.2%的增速,达6972亿美元。

如今,中国芯片产业一面是低端方向“国产替代”,另一面加速“恶性内卷”损害市场利益,数千家芯片产业链公司都抢一样的生意。正如芯联微电子资深副总经理李海明所言:我们到底是在“国产替代”,还是在“替代国产”。

“如果全球形成中美两国主导的芯片体系,恐怕是一个巨大悲哀”|硅基世界

展开全文

2009年-2025年全球芯片产业市场统计

国产化加速,但成熟制程芯片供应链需求已逐步饱和

近期有消息称,中国未来新建数据中心或扩建现有设施时将不再采购英伟达H20 AI芯片产品,主要是其性能低于其高端GPU不符合相关要求。

同时,腾讯、阿里等几家头部互联网大厂追加H20服务器订单,而且,百度、腾讯、蚂蚁等也加大采购国内GPU(图形处理器)计算卡,甚至蚂蚁的技术团队利用阿里、昇腾等芯片产品将 AI 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20%。

以GPU为代表的大算力AI芯片的市场需求,反映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销售现状:国内企业在主要采购国外芯片的同时,也会购入部分国产芯片作为“候补”备选方案。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芯片的“国产替代”,使得国内与国际大厂市场份额接近持平。

美国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模拟芯片公司面临激烈竞争,市场中的15%芯片销售来自本土(国产替代)供应商,15%为TI,70%来自海外和日本供应商。目前,TI公司20%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部分用于出口)。

事实上,芯片对于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又是智能手机、计算机、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促使各国推动芯片产业链的“去全球化”和区域化,造成企业将供应链转移,从而形成产业链的“脱钩断链”,这也是对全球化模式的重塑。不过,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属性决定了供应链无法完全“割裂”。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拜登历时八年构建的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最终却让中微、北方华创、新凯来等半导体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美国前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 (Gina Raimondo) 曾表示,美国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国内创新的投资,而不是实施禁令和制裁。“试图阻止中国(发展半导体)是愚事”。

雷蒙多指出,“击败中国的唯一方法是保持领先。我们必须跑得更快,超越创新,这就是获胜的方式。尽管美国对几家中国公司实施了各种出口管制,但许多中国公司仍然能够采购芯片。除此之外,中国的创新似乎仍在继续,尽管美国制裁构成了障碍,但许多企业和组织被迫在追求目标时发挥创造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需求饱和,国产芯片如今已经从“替代”,转向加速“内卷”或是出海。

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芯片行业销售收入1.43万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进口38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集成电路出口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出口增长高于进口增长超7个百分点。2025年1-2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显著增长,同比增长11.9%。

“如果全球形成中美两国主导的芯片体系,恐怕是一个巨大悲哀”|硅基世界

根据SEMI的统计,未来中国在模拟和逻辑芯片制造的投入会加大,但整体增长低于预期,全球新增晶圆厂产能中只有不到30%在中国大陆。从资本支出看,中国半导体设备和制造依然有200多亿的投资增量。

一级市场方面,据IT桔子统计,2024年,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融资交易量为658起,融资总金额约1220.16亿元,同比下降约14.45%,减少约206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中国芯片企业投融资开始放缓,有超过200亿元的资金从中消失。

“如果全球形成中美两国主导的芯片体系,恐怕是一个巨大悲哀”|硅基世界

另一方面,从 AI 云投入来看,全球半导体产业依然拥有增量空间。据统计,2023年,数据中心占芯片与OIT市场的17%,去年,这一比例达23%,展望2028年,整个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同时,AI 加速器和内存需求会推动今年数据中心行业继续增长,预计从云端到边缘的计算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其中,DRAM收入将增长约30%。

“我认为我们已经看到大量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它们将产生更多的数据。但现在,当我们开始思考 AI 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时,目前处于早期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数据中心是一项如此大的创新,因为很多创新都是出于必要性,我相信,必要性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至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获得投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基础设施领域正经历一个非常长期的增长周期,尤其AI更多迁移至软件领域。”IDC全球半导体与赋能科技研究集团总裁马里奥·莫拉莱斯(Mario Morales)表示。

因此,就目前来看,除了 AI 之外,全球芯片产业可能已经没有特别重大的增量投资空间,前两年缺“芯”造成的全行业芯片制造扩张时期已经结束。

就国内市场看,芯片制造、设备、设计等领域的部分产品国产化率确实在不断提升,然而,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做成熟制程、中低端产品,部分半导体设备厂商则开始从卖二手设备,转向找人研发做低端复刻设备以及服务方案,自身确实在做提升,但加速了行业“恶性内卷”。此外,投资层面,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等头部设备公司已经确定,已经有与国际大厂抗衡的水平,但腰部和尾部设备和材料企业只能做“小生意”,可能少有投资回报的空间,对于投资人来说不再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一位芯片行业人士对钛媒体硅基世界表示,目前国内除了某为,大家做的都是80分生意,而英特尔、AMD等国外大厂做的则是90分到100分的创新,国内都是抢人、复刻、低价,无法实现所谓“弯道超车”,更多还是追随作用。

李海明就表示,三年前做55nm、40nm到28nm,还有30%-40%的成长空间,国内需求量还远远大于供给量,但扩张了两三年,如今,55nm、40nm的国产化设备和半导体产品已达到饱和。

SEMI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规模将达1215亿美元,2026年进一步增长至1394亿美元。从现在开始到2027年,预计将有105家新建晶圆厂投产,其中亚洲地区有75家,届时晶圆厂设备(WFE)规模增长至1220亿元以上。

其中,SEMI指出,2025年,中国在计算芯片制造设备的投资额将达到38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AI 将带动芯片制造投资再增长18%,从而推动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至1万亿美元,2035年预计超2.1万亿美元。

AI和关税仍是发展变量,2030年全球芯片市场超50%将来自中国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实体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涉及包括北京智源、浪潮信息等 AI、芯片、量子计算等产业链企业,预期将于3月28日生效。

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上任不到100天,首次将中国企业列入清单。

在此之前,美国商务部已经对数千家中国芯片企业限制供货。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美国商务部BIS维护的出口管制限制性名单实体共3870个,中国1012个,占26.1%。

而与此同时,预计4月2日,美国政府将对全球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并针对特定行业征收额外关税,涉及芯片、电脑、运动器材、汽车以及农产品等

美国研究机构分析指出,“对等关税”措施如果生效,就意味着美国的平均关税可能会提高10到15个百分点。特朗普称其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收回他认为前任各届政府不合理放弃的财富,以此来解决贸易赤字、财政赤字。而对于加征关税,特朗普还明确表示了一个更大的意图。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IBS)首席执行官韩德尔·琼斯(Handel Jones)表示,特朗普通过关税提高价格,让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抱歉要涨价了”。因此,德国可能面临经济衰退,根据德国商会的说法,中国从德国的进口将下降35%。

显然,AI和关税将是今年全球芯片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变量”。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在SEMICON 2025期间表示,他已经注意到现在美国、欧洲、日本在试图重建自己的制造业体系,中国要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中国的产业体系为基石,重新打造区域化市场。

“这个产业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三个特点,所以它需要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融合。”叶甜春称,企业依然需要坚信全球化有它的前提,面对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有新的全球化体系。此外,随着全球正在从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趋势演进,这可能是芯片行业的机会。

叶甜春强调,“当前惊涛骇浪(环境)中,我们当然需要去造一艘船,保护好自己,要想办法通过创新突破,把这种政治家政客们造成了愚蠢的洪水,我们想办法开一条三峡船,再开一条铁路,这个世界会回归太平,需要全世界的人的支持。”

叶甜春强调:“当前惊涛骇浪(环境)中,我们当然需要去造一艘船,保护好自己。要想办法通过创新突破,把这种政治家政客们造成的愚蠢的洪水,我们想办法开一条三峡船,再开一条铁路,这个世界会回归太平,需要全世界的人的支持。”

今年SEMICON最大亮点之一,是新凯来(SiCarrier),这家仅成立三年多的公司,展示31款新国产设备,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据新凯来工业机器有限公司工艺装备产品线总裁杜立军介绍,AI、智能驾驶等产业对算力需求增长,推动半导体装备市场稳步增长。装备新技术演进方向是更高能量控制精度、更快硬件响应速度、更大工艺窗口,以射频/等离子体场为例,预计从7纳米到3纳米的演进过程中,会有10倍的能量控制精度提升,时延从10毫秒缩短到1毫秒的硬件响应速度提升。

事实上,包括新凯来、中微等芯片公司,如同DeepSeek一样,中国正在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先进工艺的自主化。

韩德尔·琼斯(Handel Jones)表示,中国芯片公司在许多领域表现都有进步,NAND和DRAM的进展非常乐观,MCU和模拟产品等商业化产品的广度有所增加,中国的关键需求是新的处理器架构和对加速芯片应用的支持。

琼斯预计到2030年,全球芯片市场销售其中将有50%-60%在中国。从消费端,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技术封锁会倒逼出更强大的创新动能。琼斯表示,中国公司需要在没有最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用新架构代替传统做法。

3月28日,半导体研究学院院长、台积电前研发副总经理林本坚表示,过去半导体产业是基于自由经济基础发展,各国设备、材料和设计等方面各显其长、各补其短,才能快速进步,美国采取关税和出口禁令等措施,将使半导体产业开倒车,影响全球经济。

林本坚强调,全球各国都想要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而中国若在美国围堵下,被迫创新材料和构架,达成半导体先进制程,挟价格低、市场大优势,台积电等公司恐面临挑战。

芯鑫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袁以沛认为,过去一段时间,推动国产化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可能都没有服务,那么在(芯片相关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中国产业链体系趁势而起,势头不断加快,从而催生带动了很多业态。如今,中国稳稳走在一个发展轨道上,而美国可能多年以后会发现,他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战略失误,因为他反而促成中国芯片产业更成熟、发展更好。

魏少军认为,中国芯片半导体产业还是要坚定信心,保持发展定力,要集中精力、聚焦发展,半导体是一个干出来的行业,不是说出来的,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其价值。

“其实过去的十年,给了我们很多教训。我们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深刻影响,‘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那么,这样的观点是不是真的能够改变半导体行业?看这两天刷屏(如新凯来)的企业们,都是我们这个领域持续坚持、耕耘得到的成果,中国乃至世界半导体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变强,就要聚焦、行动,而不要注重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这家企业到底做了什么。”魏少军称。

魏少军强调,半导体产业需要脚踏实地,长期坚持,同时要勇于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只有不断进取,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地做事,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cvt.cn/2115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