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9月09日
- 星期二

有人说“LY”是燎原,根据是教员诗词中提到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人说是“LY”是凌云,依据是“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还有人说“LY”应该是雷雨,我倒是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LY”的意思是“烈焰”。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ZTZ-100的技术参数,这款自带名号的“百式”坦克,其实际表现却颇具争议。不同于以往坦克坚固装甲的传统思维,ZTZ-100似乎在防护性上做出了妥协。炮塔部分的防护性能被大幅放弃,仅剩下车体前部可对抗一定的穿甲弹,防护性显得有些薄弱。这种变化虽在外界看来令人咋舌,但也是为了实现更高机动性的权衡结果。

前不久,乌克兰评级集团开展了一次全国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很意外。80%的人选择支持停战,82%的人认为通过谈判来结束冲突是可行的办法,59%的人支持停火并且做出一定妥协。更详细的数据显示,75%的人把欧洲和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作为停火的前提条件,只有两成的人愿意直接和俄罗斯谈判,大多数人希望能有第三方来帮忙调解。至于那些“一定要全面收回顿巴斯和克里米亚”或者“必须让边界回到2022年2月23日”的强硬主张,支持率分别只有两成和一成左右。

时间回到8月末,李在明先去了日本,跟日本的石破茂一起,把“穿梭外交”和经安保对话的框架初步定了下来,算是给韩日之间搭了个新的沟通路子。接着,他马上又飞美国华盛顿,跟特朗普面对面聊了足足两个多小时。这一趟,他不光拿到了不少经贸和能源合作的承诺,还顶住了美国提的一些关于驻军、战略灵活性的要求,乍一看,这出访好像还真有点“满载而归”的意思。

对于赖清德的表现,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为何如此紧张,更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国际逻辑与台湾民众的真实态度。九三阅兵这个事件本应是彰显国家实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时刻,各国媒体纷纷对此表示赞誉,称中国向世界传达了维护和平决心的信号。然而,赖清德却如同一只被踩到尾巴的猫,在社交媒体上喋喋不休,试图用矫饰的言辞掩盖危机——难道他真的认为,借助美国的力量就能逃避现实吗?

2025年8月31日至9月3日,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高层就加强全面伙伴关系展开深入讨论。在这期间,中俄签署了20多项合作协议,涵盖经济、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双方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团结和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达成了重要共识,特别是在天然气管道方面实现了增量目标。“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的年最大输气量将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而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也将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这些数据不仅代表着两国能源合作的深化,也是两国克服西方制裁、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举措。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