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招聘宣传为何引来争议?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4月5日,中核集团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消息因发布“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 ”的数据引发广泛热议, 4月6日晚,中核招聘官微发文《感谢每一份信任,谨记每一份责任》,表示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辜负每位学子的认可和信任。(据4月6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4月5日,中核集团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消息因发布“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的数据引发广泛热议,4月6日晚,中核招聘官微发文《感谢每一份信任,谨记每一份责任》,表示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辜负每位学子的认可和信任。(据4月6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

“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招聘宣传为何引来争议?

中核招聘发文回应(图片来源:中核招聘微信公众号)

“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的说法在网上引发质疑,被认为虽然体现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却带有炫耀的意味,只顾夸耀招聘业绩,忽视了求职者的感受,缺乏人性关怀的温度。

宣传如果用力过猛,就会适得其反。4月6日晚,“中核招聘”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舆论关切,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中核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共提供1730类岗位,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每位学子可以平行投递20个岗位,以期实现岗位需求与人才特长、意向的精准匹配。

通过该回应可以看到,“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并不能进行简单对比,1730个岗位背后对应的是约8000人的录用名额,119万份简历也不能等同于有119万名求职者,因为求职者可以平行投递多个岗位,实际求职人数是另一码事。“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的话术,就是分别取了最小与最大的极值,进行最大反差的对比,以此造成视觉与心理上的强化印象,以显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却未必是科学的对比,也未必反映了客观情况。由于对数据进行了选择性运用,相关表述并不科学,这会让人产生误读,造成错觉。

中核招聘微信公众号2025年2月24日发布的春季校园招聘启动消息显示,招聘对象包括从博士研究生到大专生的多层次学历人员,提供的岗位也有很多种类。由于学历范围放得宽,面向的范围广,适合众多的求职者投递简历,就会收到大量简历。

“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招聘宣传为何引来争议?

展开全文

相关招聘要求(图片来源:中核招聘微信公众号)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看,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47.7%希望进入国企工作,占比排名各类型企业之首;其次是国家机关,占比14.7%。这类单位通常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有事业发展空间,受到毕业生青睐。中核集团的春季招聘受求职者热捧,也是正常现象。

公务员招考与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竞争激烈是客观事实。比如,2025年国考,341.6万人报考,录用比例约为86:1。公开报道显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发布以后,半个月共收到简历超过3.7万份,最终录取比例约为千分之二。

即使是上述招考,不同岗位的冷热度也并不一致。比如,在2024年度国考报名中,最热职位报录比超3500:1;2023年度国考报名中,最热职位报录比近6000:1;也有岗位无人报名。一般而言,岗位限制条件少,报名门槛较低,报名条件宽松,报的人就多。相反,岗位限制条件多,报名门槛高,报的人就少。

中核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共提供1730类岗位,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声称共收到超过百万份简历,对相关数据不妨客观看待,不同岗位的要求不一样,冷热也会不一。对用人单位而言,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拘一格降人才,保证公正公平的录用程序以及公正公平的录用结果,这才是对人才的尊重与吸引力所在。

(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cvt.cn/2228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